國家倡導海綿城市,實際落實到位不是面子工程
“逢雨必澇”是我國城市發展中的一大“痼疾”,“海綿城市”則被看作是“一劑良方”。但今年夏季以來,不少城市又出現了嚴重的內澇現象,其中不乏“海綿城市”國家級試點城市。人們不禁質疑,為什么一場暴雨就把“海綿城市”打回原形?
的確,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動輒數百億投資,工期長達數月,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種種不便,若在暴雨面前“一敗涂地”,人們自然有疑惑、有不滿。當“一勞永逸解決城市內澇問題”“不懼50年一遇的大暴雨”經不住暴雨檢驗被“打臉”,無疑也傷害了人們對“海綿城市”的信心。
國內外的經驗表明,“海綿城市”建設貴在有恒。它不是一個單純的目標,而是作為城市治理理念和發展方向,貫穿于城市建設的始終。況且“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”,經過相對粗暴的擴張之后,國內很多城市建設“海綿城市”的難度較大,想立竿見影、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。所以,城市一下雨就“看?!?,板子不能打到“海綿城市”上,問題的癥結仍在于建設是否到位,推進是否扎實,政策是否持續。
總的來說,國內目前推進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存在“三重三輕”的問題:其一,重面子輕里子?!昂>d城市”意在形成一個全方位、立體的城市生態系統。但在實踐中,有的城市帶有濃厚的“示范區”思維,往往重點打造一條道路、一個街區,結果成了景觀工程,一場大雨就露餡;有的城市把政績擺在地上,屋頂花園、雨水花園、下凹綠地等綠色設施應有盡有,但埋在地下的排水管網、泵站、調蓄池等灰色設施應付了事……沒有系統性、整體性的規劃引領,“海綿城市”建設只能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。
其二,重建設輕管理?!昂>d城市”建設效果能否持續,很大程度取決于后續的管理維護。例如,河道及調蓄池的保潔清淤,地下設施的定期清理和檢查等。有些城市的植草溝、調蓄池、種植屋面建好之后,沒有繼續投入專業的管理和維護,漸漸喪失了原有的作用,最后既無法展現“海綿城市”的功效。
其三,重投資輕運營?!昂>d城市”建設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,雖然國家鼓勵采用PPP模式來解決建設資金不足的難題,但苦于“海綿城市”建設項目可經營性差的現實,政策的持續性令人堪憂。在實際運作中,綠地、廣場、道路改造等項目都不能直接產生運營收入,企業對“海綿城市”建設的預期收益不樂觀,參與度不高。所以,政府在為“海綿城市”建設提供持續的財政支持之余,還要制定清晰的回報機制,充分調動社會的積極性。
“海綿城市”是未來城市建設的必然方向,在推進過程中難免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。但必須明白,在大自然災害面前,人類的任何僥幸與虛浮都是靠不住的。只有老老實實從現狀出發,不妄言,不作假,不氣餒,真正把好事干好,我們的城市才不會輕易為大雨所“傾倒”。
本文由逸通海綿城市發布www.applicationsvc.com/spongycity